兩代特首隔空辯論造地計劃引熱議 政經界怎評價?

政治

撰文: 傅流螢

發布時間: 2024/10/31 11:00

最後更新: 2024/10/31 11:52

分享:

分享:

前特首梁振英和特首李家超就造地建屋有不同看法。(資料圖片)

土地房屋一直在香港的深層次問題,但任內全力覓地的前特首梁振英,卻罕有地兩度發文,質疑特首李家超政府的土地開發大計,引起熱議。政經界對造地建屋大計又有何看法?

這場辯論,源於上周四,梁振英在社交平台突質疑政府現時開發土地大計過多,恐衍生負資產、金融和政府財政問題,提醒慎防供過於求。李家超的回應是,造地與供應是兩回事,政府必須掌控土地主導權,有需要推地,無需要時便做儲備,根據客觀數據供應。梁振英昨再隔空拋出「煲糖水論」,質問「一家人經常煲糖水,廚房要儲十斤糖嗎?」

政經界:糖可即刻買到 造地需時

前任、現任特首的隔空辯論,在官場和政經界都引起熱議。較多人認為,CY的提醒雖然非無的放矢,但現在這個節點提出「慎防供過於求」,有些不合時宜,要解決短缺問題尚困難重重。又有人說,以「煲糖水」論土地,不是太合適,「糖可以落街即刻買得到,但造地卻需要時間。」

立法會議員張欣宇。(資料圖片)

張欣宇:現在遠未是時候重新檢視

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說,現時本港的土地供應方向,均是經過相當完整的規劃流程得出,好多是《香港2030+》提出,正正是考慮了現時和未來供需問題,「所以本身都不算是拍下腦袋就整出來。」

張續指,現實是香港在土地和基建方面確實存在明顯短板,產業發展、居住、香港新機遇都需由土地承載,相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,香港的主要矛盾都是土地短缺的矛盾。

他承認,造地過程確實面臨時間長、成本高的問題,但若因成本高就放棄造地不符邏輯,而是要想辦法改革機制,處理成本高、時間長的問題,「其實好多都是虛高,要大刀闊斧改革和處理,否則的確會影響競爭力,造成長遠的財政負擔,但這不代表不需要土地,不會因為造地成本高就得出將來會供過於求的結論。」張又說,本身土地的供應量,就是現時營商成本、建造成本高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,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,增加土地供應就是降低各項成本其中一個重要措施。「我覺得在現在這個階段,遠遠未到要放慢,重新檢視應否增加土地供應的時候。」

立法會議員林筱魯。(資料圖片)

林筱魯:方向唔好迷失 步伐可調節

立法會議員林筱魯認同,要審視財政壓力和市場需求,惟造地需時,不是即買即有。林認為,政府有需要同時推進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填海發展計劃,因單靠收地,用作土地儲備較被動,既然前期工作已經展開,就應繼續推動,又認為造地亦是投資未來,投資回報未必是市場買賣回報,是經濟回報,強調可以「睇餸食飯」,最重要是「方向唔好迷失,步伐可以調節!」

立法會議員劉國勳。(劉國勳Facebook圖片)

劉國勳:毋須視為對立無限放大

在二人辯論未進入第二回合前,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認為,毋須將二人的看法視為對立並無限放大,指兩者非矛盾。他說,自己支持持續造地,北部都會區和人工島同時推進亦沒問題,強調兩者可按需要推進。劉續指,有足夠土地儲備後,如何使用及供應,政府可主導,相信政府會根據市場狀況調整,希望政府加強政策靈活性。

政經界:有教授因住屋細不來港

有政經界人士指出,政府要務是為人民謀幸福,有土地主導權,才能不被財團牽着走。根據統計處2021年人口普查,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平方米,競爭對手新加坡是30平方米,鄰近的深圳是21.5平方米,上海約32平方米。香港因為屋貴又細,年輕人不想結婚生仔,更導致部分人才不願來,「有位教授就是因住屋太細,最後決定不來香港。」他認為,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,外資公司派員來港,有大屋住、有設備好的國際學校,都是吸引力所在,但無足夠土地就無法做到。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 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】  【職場智慧求生術】